T152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第三组)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许多大型工程先后峻工。
T151 秦始皇陵铜车马(小型张)

T151 秦始皇陵铜车马(小型张)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缔造者,名赢政,生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他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通过连年的征战,成功地消灭了六个割据称雄的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他推行郡县制,确立了皇帝这一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其治下全国被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下设多个县,这种行政区划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统治效率,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秦始皇陵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县境内,距离西安市西35公里。这座陵墓不仅是秦始皇的安息之地,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象征。1974年春天,秦始皇陵东侧的兵马俑坑被发现,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成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随后在1980年12月,陵墓西侧又出土了两辆铜车马,它们栩栩如生,展示了古人精湛的铸造与加工技术。 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一套名为“秦始皇陵铜车马”的邮票在1990年被设计发行。邮票的中心图案展示了两驾铜车马的实物照片。这两辆车马在出土时一前一后排列,前辆车由四匹铜马引驾,每匹铜马旁并配有一名铜御俑。整个车马系统通过锉、磨、冲、凿等手法精细加工,运用嵌铸、焊接、铆接和活铰链连结等多种高级技术,将数百个部件精密组装,体现了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这枚邮票不只是邮票收藏家的珍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让更多的人通过这小小的邮票,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深厚和博大。 左氏珍藏
T151 秦始皇陵铜车马

秦始皇(前259—-前210),名赢政。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他消灭割据称雄的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确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
T150 敦煌壁画(第三组)

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古代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莫高窟(千佛洞)保存有4世纪至14世纪遗留的壁画、雕塑等艺术珍品;城南有鸣沙山、月牙泉等名胜;城西北有玉门关;西南有阳关遗址。
T149 彩陶

陶器是为适应人们定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因而它是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随着制陶工艺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长,出现了以彩色纹样和主体造型相结合的彩陶。早在8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已开始出现彩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地区之一。
T148 绿化祖国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国土绿化的主体。目前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正在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生存和发展。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增加国土的绿色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引人注目的重要课题。
T147 水仙花

水仙花属石蒜科,多年生草本。约有40多个品种,主要产于欧洲。中国水仙花产于温暖的江南,尤以福建漳州为最。主要有两种品系,一为单瓣型,花被6裂,称“金盏银台”;一为重瓣型,花被12裂,称“玉玲珑”。
T146 庚午年(马票)

中国传统社会采用农历纪年,至今仍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使用,因为它适合于季节性很强的农耕生产,这种与月亮的圆缺相关的历法又称“阴历”(因为古代中国人把月亮称为“太阴星”)。
T145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T145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邮票以中国高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主题,庆祝这一领域的突出成就。1989年,北京邮票厂印制了这枚特殊的邮票,反映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 邮票的设计由陈幼林承担,他巧妙地将北京谱仪的外形与正、负电子对撞的象征性画面结合起来。邮票下方的设计展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英文缩写“BEPC”及其俯视框图,整个设计既现代又充满科技感,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以视觉冲击。 这枚邮票不仅是邮票收藏者的宝贵藏品,也成为科技爱好者和历史学者研究中国科技进步的一个小窗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邮票,记录了中国在全球科技舞台上迈出的重要步伐,彰显了国家在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雄心壮志。 左氏珍藏
T144 杭州西湖(小型张)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唐代时开始出现“西湖”这一名称。自宋代文豪苏轼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后,西湖又被叫做西子湖。湖体轮廓似椭圆形,湖中有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四岛,湖面的白、苏二堤将西湖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有“苏堤春晓”等风景名胜40余处,重点文物古迹30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