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38 金鱼 1960.6.1.

金鱼亦称“金鲫鱼”,属鲤科,是由鲫鱼演化而成的观赏鱼类。一般体短而肥,尾鳍四叶,颜色有红、橙、紫、蓝、古铜、墨、银白以及五花、透明等。 经过约900余年家化培育和人工选择,形成许多品种,可分三类:(1)文种,体型近似普通鱼类,各鳍发达,尾鳍分叉,体型像“文”字;(2)龙种,两眼突出,鳍发达,如“龙睛”;(3)蛋种,无背鳍,如“丹凤”。金鱼起源于中国,自十二世纪,南宋已开始金鱼家化的遗传研究。现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进的。
特37 全国农业展览馆 1960.1.20.

全国农业展览馆坐落在北京东直门外水碓公园的西部。展览馆包括12个展览厅和牲畜展览场,总面积有29473平方米,占地50多公顷,主楼高33米,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农业展览馆。
全套邮票共4枚,分别为“综合馆”、“水产馆”、 “畜牧馆”和“气象馆”,均以各馆的建筑剪影作为背景图案,而分别以麦穗、气象观测、家畜和河鱼为主图。
特36 民族文化宫 1959.12.10.

坐落于北京西长安街北侧的民族文化宫,1959年9月落成, 距天安门三公里。 民族文化宫东西长187.5米,南北阔105米,地下两层,地上十三层,建筑面积30700平方米,外面是白色瓷砖的外墙,屋顶装饰有孔雀蓝琉璃,金色的大门上有“团结、进步”四个大字和毛泽东手书的“民族文化宫”五个大字。整个建筑由展览厅、陈列厅、专业图书馆、礼堂、文娱馆等部分组成,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是各族人民进行友好交流和文娱活动的场所。
特35 人民公社 1959.9.25.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工作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把小型农业合作社并为大社的意见。各地随即展开了并社的工作。8月上旬,毛泽东到河北、河南、山东等省视察,多次谈到并大社及大社可以包括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的问题。随即,中国报刊上发表了毛泽东关于“人民公社好”的谈话。各地相继办起公社。8月中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特34 首都机场 1959.6.20.

首都机场位于北京东北的顺义县境内,经过扩建和新建后,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现代化的民用机场。机场可以在复杂的气候下保证各种型号飞机昼夜起落。新建的候机大楼更是壮丽雄伟,从空中鸟瞰,好象一架展翅欲飞的巨型飞机,候机大楼共有六层,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首都机场有通往中国各主要城市的航线和多条国际航线,它是中国民用航空的枢纽。
特33 苏联宇宙火箭 1959.9.10.

特33 苏联宇宙火箭 1959.9.10. 在上世纪50年代的冷战时期,原苏联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赛。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的航天界迎来了突破性的一刻——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成功发射。这一事件不仅震惊了全世界,更标志着原苏联航天技术的领先。 继这一成就后,原苏联在1959年迈出了更大的步伐。1月2日,一枚命名为“月球1号”的宇宙火箭挣脱了地球的引力束缚,以每秒115.2公里的速度穿梭在太空中,成为首个进入太阳轨道的人造物体。这一壮观的场景深刻地记载在那一年发行的邮票上。邮票图案以蔚蓝的天幕为背景,一枚通体火红的宇宙火箭在浩瀚的宇宙中破空前行,象征着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懈追求和辉煌成就。 邮票周围辅以红色罗盘状的图形,这一设计寓意着原苏联在探索未知宇宙中指引方向的能力,同时也象征着人类科技进步的方向指南。这枚特别的“苏联宇宙火箭”邮票,是对那个时代原苏联航天事业辉煌成就的纪念,也是对整个人类科技进步的庆祝。 左氏珍藏
特32 中国制造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 1960.12.15.

特32 中国制造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 1960.12.15. 邮票是文化的承载物,每一枚邮票背后都藏着一个独特的故事。对于集邮爱好者而言,每一枚邮票不仅仅是一种投资或收藏的对象,它代表的是一段历史,一面文化的镜子。今天,我们将重新叙述一枚非常特别的邮票——中国制造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纪念邮票的故事。 这枚邮票发行于1960年12月15日,是中国第一套以船为主题的邮票。邮票的蓝色背景深邃且宽广,象征着大海与无限的探索。邮票的中央是一艘壮观的远洋货轮“跃进号”,它正自信地破浪前行,向着远方航行。船头清晰地刻着“跃进”二字,字迹坚定而又充满力量。 “跃进号”的问世对中国而言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它不仅是中国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也是中国近代船舶工业进步的一个明证。在1958年11月28日,这艘船在大连造船厂下水,这一天成为了中国现代造船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日子。这艘货轮拥有当时先进的自动化装备,总长169.6米,宽21.8米,载货量为13400吨,满载时的吃水深度为9.7米,动力强大,能够以18.5海里的速度破浪远航。 这枚邮票的发行,不仅纪念了“跃进号”的成功建造和下水,更是对中国造船业成就的一种肯定和赞美。它成了那个年代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也成为了集邮界的一件珍品。对集邮者来说,这不仅是一枚邮票,更是一个故事,一个时代的记忆。每当他们凝视这枚邮票,仿佛可以听到海浪拍打船体的声音,感受到那股破浪前行的决心与勇气。 左氏珍藏
特31 中央自然博物馆

中央自然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天桥大街东侧,现在已改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它建于1950年,整个建筑呈丁字形,占地约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馆名为郭沫若所题,馆内设有动物、植物、古生物、人类发展史陈列馆,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的研究机构,而且是一个面向群众、宣传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场所。该馆1959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
特30 剪纸 1959.1.1.

特30 剪纸 1959.1.1. 在1959年的新年之际,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非常特殊的邮票——剪纸系列邮票。这套邮票共四枚,每枚面值为8分,整套邮票的总面值是32分。这些邮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老而传统的剪纸艺术。 剪纸,这种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最初的剪纸是用金属薄片制作而成,至唐代时已发展为以丝帛和纸为材料的民间工艺。剪纸艺术如今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节日和庆典装饰,其图案多样,精致而典雅,富含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 这套邮票的四幅图案,每一幅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寓意和艺术价值:1. 骆驼——这幅作品由农民亲手剪制,以其耐劳的性格和坚韧的精神象征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态度。邮票采用冷色调背景,增添了一种艰苦环境下的坚毅气息。2. 石榴——代表多子多福的寓意,在中国文化中石榴是子孙繁荣的象征。这幅作品以其丰富的籽粒和充满活力的色彩传达了生命力和希望。 3. 雄鸡——图案中的雄鸡神态自豪,羽毛质感生动,表现了雄鸡迎接清晨的勇气和力量。邮票的红色底色也烘托出东方晨光初照的美好景象。4. 戏剧人物——取材自“三娘教子”的故事。这幅邮票通过精细的剪纸技艺,展现了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时的耐心与坚持,虚实结合的画面,表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这套邮票不仅是邮票收集者的宝贵藏品,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窗洞察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的机会。每一枚邮票都如一幅精美的剪纸艺术品,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文化自豪感。 左氏珍藏
特29 航空体育运动 1958.12.30.

航空体育运动是利用飞行器或其他器械在空中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 它是伴随着飞行器的诞生和发展而开展起来的。航空体育运动一般包括飞行运动、航空模型运动、跳伞运动、滑翔运动和气 球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