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24 气象 1958.8.25.

在20世纪中叶的中国,气象学正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8年6月29日,一场全国气象会议在风景秀丽的桂林举行,标志着中国气象事业的一次重大会聚。为纪念这一盛会,同年8月25日,一套三枚设计独特的邮票应运而生,它们不仅缅怀了中国古代气象科学的辉煌成就,也展示了当代中国在气象观测和服务方面取得的突破。

首枚邮票名为“古仪器相风铜鸟”,它以汉代张衡所创制的“相风铜鸟”为主图,这一古代仪器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气象学的先进水平,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指示器之一。这枚邮票的设计在向我们展示了气象学历史的同时,也寄寓了气象学对农作物生产和航海等领域的重要意义。

古气象仪 8 分

第二枚邮票被命名为“气象观测”,它呈现了一种现代探空仪的形象,周围环绕着风、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的图案。这枚邮票不仅体现了当时中国气象观测技术的进步,还象征着气象学在预测和研究自然现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气象观测 8 分

最后一枚邮票称为“气象服务”,其主图是一座挂着台风警报信号的大风信号塔,背景则是一张详尽的“天气图”。这枚邮票讲述了1956年一场从浙江象山港登陆的强台风袭击中国东南沿海至河南开封的故事。得益于及时准确的气象预报,当时的损失被大大减轻。这一历史事件成为这枚邮票背后的灵感来源,展示了气象服务在减灾救灾中的关键作用。

整套邮票不仅是一份记录,更是一份教育和启迪,它向公众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气象学的发展对于增进人们对自然界的了解、改善人类生活条件、以及保护人们免受自然灾害侵害等方面都至关重要。它们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历程的象征,见证了从古至今人类对抗自然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左氏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