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邮票探索世界
“中华邮政‘限东北贴用’孙中山像邮票(中央版)”这一系列邮票背后有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在1946年至1950年间,中华邮政为适应战后东北地区特殊的经济和邮政需求,陆续发行了两版普通邮票。这些邮票独特地仅限于东北地区使用,其面值标注为东北流通券。
首先,1946年7月,邮政部门发行了所谓的“中央一版”,它是在北平厂首次印刷的,共14枚。随后,1947年6月,因通货膨胀和邮资增长的压力,邮政部门推出了第二版,称为“中央二版”,这一版也包含了全套13枚邮票,印记中的“国”字与第一版有细微区别,显示了时间对设计的影响。
1950年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带来了新的变革。利用仓库中存放的中央一版和二版邮票,邮政部门在1950年6月9日发行了这些邮票的加字改值版本,这一批邮票共计14枚,特别地其中3枚为临时加盖改值的“组外品”,即“4圆改100圆”、“10圆改100圆”和“20圆改400圆”。这些组外品因其临时和限定的特性,至今仍然是邮票收藏市场上的稀有珍品。
“中华邮政(中央版)‘限东北贴用’邮票”的整体设计和发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特定需求和邮政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还展示了邮票作为一种文化和历史载体的独特价值。每一枚邮票背后,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和记忆,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左氏珍藏